作者投稿 主编审稿 编委审稿 专家审稿 远程编辑
推荐论文 更多
  • 东海黑潮周边中尺度涡的分布、运动规律以及生成机制
    李志超, 郭俊如, 宋军, 白志鹏, 富砚昭, 蔡宇, 王喜风
    为了探究东海黑潮周边涡旋分布、形成机理及运动规律,基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卫星海洋学存档数据中心(AVISO)的中尺度涡旋数据集展开了研究。首先,统计了近27年东海黑潮周边的涡旋分布,发现在黑潮弯曲海域产生了650个涡旋,在黑潮中段海域产生了271个涡旋,其中直径100~150 km之间的涡旋数量最多,涡旋振幅主要集中在2~6 cm。其次,分析了东海黑潮的运动路径和涡运动过程,结果表明,黑潮气旋式弯曲海域内侧易产生气旋涡,且移动路径较长,如台湾东北海域黑潮流轴气旋式弯曲处产生的涡旋,其平均位移达到了87.6 km;当反气旋式弯曲海域内侧产生反气旋涡时,涡旋往往做徘徊运动。黑潮中段海域的涡旋呈现出气旋涡在黑潮主轴西侧、反气旋涡在黑潮主轴东侧的极性对称分布特征,两类涡都沿黑潮主轴向东北方向移动。最后,结合再分析的流场、海面高度数据,讨论了涡旋运动规律和生成机制。黑潮弯曲处涡旋的生成与黑潮流体边界层分离有关,奄美大岛南部到冲绳岛西侧的黑潮逆流对黑潮中段海域涡的极性对称分布起到了关键作用,涡旋在运动过程中通常经历生长、成熟和衰变三个阶段。
  •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残留地层特征及其构造启示
    王磊, 李春峰, 李珂迪, 姚泽伟, 陶天生
    东海陆架盆地是位于中国东部华南大陆边缘的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具有较大油气潜力。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的发现均来自于新生界,对中生代残留地层的各方面特征认识不足:在空间上通常集中于特定构造单元,且基本位于盆地西部;在时间上主要涉及白垩纪和侏罗纪,且多是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研究区目前最新、最全的反射地震资料和钻井数据,从钻遇中生界井的标定出发,以地震资料的层序划分和解释为基础,进行残留地层的研究,空间上统一盆地东、西两大坳陷带,时间上统揽白垩纪、侏罗纪以及前侏罗纪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残留地层遭受了后期严重的剥蚀改造,总体呈现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征,残留地层范围随时间不断东扩。对比各时期残留地层平面展布特征,揭示了东海陆架盆地的演变过程:三叠纪时期盆地原型为被动大陆边缘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时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前盆地,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为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盆地;与此相对应,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肇始于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板块后撤始于晚侏罗世。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的东侧边界位于钓鱼岛隆褶带的东侧。
  • 夏季长江口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活性
    王奕恒, 郝锵, 陈建芳, 朱元励, 金海燕, 周锋, 张伟
    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是海洋研究中用于反映浮游植物磷限制状态的重要指标。在长江口等“氮过剩”海域,磷是控制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子,然而,磷限制的范围常常难以界定,当前对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磷限制效应所知甚少。该文根据2020年夏季长江口航次资料,给出了海洋表层各粒级浮游植物(Net:≥20 μm;Nano:2~20 μm;Pico:0.8~2 μm)APA、浮游细菌APA(0.2~0.8 μm)和溶解态APA(<0.2 μ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APA与环境要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粒级浮游植物APA均与无机磷酸盐浓度(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 DIP)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DIP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APA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平面分布上,各粒级浮游植物APA在近口门的光限制区均较低,且呈现自口门向外逐渐升高的趋势,与DIP的分布特征相反。Net和Nano级APA[平均值分别为 (40.28±32.35) nmol/(L·h)和(52.38±34.78) nmol/(L·h)]显著高于Pico级APA[平均值为(28.43±20.23) nmol/(L·h)],这表明大粒级浮游植物可能更易受DIP下降的影响。该研究中,诱导浮游植物APA快速升高的DIP浓度为0.159 μmol/L,与近岸区磷限制经验阈值相接近。该研究揭示了夏季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长江口磷分布的响应特征,有助于理解长江口初级生产过程的环境调控机制。
  • 研究论文
  • 东海黑潮周边中尺度涡的分布、运动规律以及生成机制
    李志超, 郭俊如, 宋军, 白志鹏, 富砚昭, 蔡宇, 王喜风
    2022, 40(4):1-10.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1
    摘要 ( 115 ) HTML ( 3 ) PDF ( 3317KB ) ( 58 )   
  •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残留地层特征及其构造启示
    王磊, 李春峰, 李珂迪, 姚泽伟, 陶天生
    2022, 40(4):11-24.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2
    摘要 ( 70 ) HTML ( 0 ) PDF ( 6951KB ) ( 27 )   
  • 夏季长江口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活性
    王奕恒, 郝锵, 陈建芳, 朱元励, 金海燕, 周锋, 张伟
    2022, 40(4):25-37.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3
    摘要 ( 206 ) HTML ( 4 ) PDF ( 3517KB ) ( 28 )   
  •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光谱规则分类算法修正及海岛、海岸带应用
    丁凌, 陈建裕, 朱乾坤, 陈宁华
    2022, 40(4):38-51.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4
    摘要 ( 33 ) HTML ( 0 ) PDF ( 3789KB ) ( 24 )   
  • 近70年珠江水沙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杜以超, 罗孝文, 王峻, 崔家馨
    2022, 40(4):52-64.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5
    摘要 ( 45 ) HTML ( 0 ) PDF ( 4431KB ) ( 29 )   
  • 研究报道
  • 海上危化品漂移扩散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
    占俊达, 李亿红, 吴森森, 曹盛文, 汪愿愿, 张丰, 杜震洪
    2022, 40(4):65-72.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6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 ( 2210KB ) ( 8 )   
  • 长江口和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颗粒磷的形态分布和影响因素
    姚华波, 张朝晖, 金海燕, 陈建芳
    2022, 40(4):73-81.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7
    摘要 ( 38 ) HTML ( 0 ) PDF ( 1322KB ) ( 20 )   
  •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渤海海上油气平台识别
    陆霭莹, 李鹏, 朱海天, 陈鹏, 赵益智
    2022, 40(4):82-89.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8
    摘要 ( 48 ) HTML ( 0 ) PDF ( 2184KB ) ( 26 )   
  • 基于港口船舶识别的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比较
    赵益智, 朱海天, 李修楠, 杨劲松, 陈鹏
    2022, 40(4):90-96. DOI:10.3969j.issn.1001-909X.2022.04.009
    摘要 ( 54 ) HTML ( 0 ) PDF ( 1946KB ) ( 18 )   
Please wait a minute...
专题更多